從茶具材料質地來看,我國出現過的種類有陶土、瓷器、銅器、錫器、金器、銀器、玉器、瑪瑙、漆器、景泰藍等。到了現代,則以陶器茶具、瓷器茶具為主,還有玻璃茶具、搪瓷茶具等,更是百花齊放,千姿百態。由于各地飲茶習慣、茶類及自然氣候條件不同,茶具可以靈活運用。如東北、華北一帶,多數都用較大的瓷壺泡茶,然后斟入瓷盅飲用。江蘇、浙江一帶除用紫砂壺外.一般習慣用有蓋瓷杯直接泡飲。四川一帶則喜用瓷制的“蓋碗杯”,即口大底小的有蓋小茶碗,下面還有個小茶托。
唐代,從《茶經》可以看出,民間仍以陶瓷茶碗為主,瓷器比陶器色澤潔白,質地更細膩,這有利于觀賞茶湯美好的色澤。由于唐代斗富之風盛行,貴族家中開始出現金、銀、銅、錫等金屬茶具,這類茶具很名貴,但因為昂貴、笨重,而不能在社會上普及。宋代茶具多用瓷茶盞,口敞底小,有黑釉、醬釉、青白釉等品種,以黑色為主,“斗茶”用的茶具多為黑釉盞。元代青白釉茶具較多,黑釉盞已逐步被青白釉茶盞代替。明代盛行用茶盞,中期以后又出現了用瓷壺和紫砂壺的風尚。到了清代,廣州織金彩瓷、福州脫胎漆器等茶具相繼而起。近代,又有了玻璃茶具和搪瓷茶具,使我國茶具更加豐富多彩,儀態萬千,F代茶具不僅在生產技術上比過去先進,而且在品種、花色、 造型藝術上也比過去精巧美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