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各地的茶館、茶樓、茶室、茶葉店、茶座的門庭或石柱上,茶道、茶藝、茶禮表演的廳堂墻壁上,甚至在茶人的起居室內,?梢姷綉覓煊幸圆枋聻閮热莸牟杪。茶聯常給人古樸高雅之美,也常給人以正氣睿智之感,還可以給人帶來聯想,增加品茗情趣。茶聯可使茶增香,茶也可使茶聯生輝。 杭州的“茶人之家”在正門門柱上,懸有一副茶聯:
一杯春露暫留客, 兩腋清風幾欲仙。
聯中既道明了以茶留客,又說出了用茶清心和漂漂欲仙之感。進得前廳入院,在會客室的門前木柱上,又掛有一聯:
得與天下同其樂, 不可一日無此君。
這副茶聯,并無“茶”字。但一看便知,它道出了人們對茶葉的共同愛好,以及主人“以茶會友”的熱切心情。使人讀來,大有“此地無茶勝有茶”之感。在陳列室的門庭上,又有另一聯道:
龍團雀舌香自幽谷, 鼎彝玉盞燦若煙霞。
聯中措辭含蓄,點出了名茶,名具,使人未曾觀賞,已有如入寶山之感。 杭州西湖龍井處有一名叫“秀翠堂”的茶堂,門前掛有一幅茶聯:
泉從石出情宜冽, 茶自峰生味更圓。
該聯把龍井所特有的茶、泉、情、味點化其中,其妙無比。
揚州有一家富春茶社的茶聯也很有特色,直言:
佳肴無肉亦可; 雅淡離我難成。
當年紹興的駐蹕嶺茶亭曾掛過一副茶聯,曰:
一掬甘泉好把清涼洗熱客, 兩頭嶺路須將危險話行人。
此聯語意深刻,既有甘泉香茗給行路人帶來的一份愜意,也有人生旅途的幾分艱辛。
福建泉州市有一家小而雅的茶室,其茶聯這樣寫道:
小天地,大場合,讓我一席; 論英雄,談古今,喝它幾杯。
此聯上下縱橫,談古論今,既樸實,又現實,令人叫絕。
福州南門外的茶亭懸掛一聯:
山好好,水好好,開門一笑無煩惱; 來匆匆,去匆匆,飲茶幾杯各西東。
該聯通俗易懂,言簡意賅,教人淡泊名利,陶冶情操。
北京前門“北京大茶館”的門樓兩旁掛有這樣一副對聯:
大碗茶廣交九州賓客, 老二分奉獻一片丹心。
這不僅刻畫了茶館“以茶聯誼”的本色,而且還進一步闡明茶館的經營宗旨。
貴陽市圖云關茶亭有一副茶聯:
兩腳不離大道,吃緊關頭,須要認清岔道; 一亭俯著群山,站高地步,自然趕上前人。 既明白如話,又激人奮進。
舊時廣東羊城著名的茶樓“陶陶居”,店主為了擴大影響,招攬生意,用“陶”字分別為上聯和下聯的開端,出重金征茶聯一副。終于作成茶聯一副。聯曰:
陶潛喜飲,易牙喜烹,飲烹有度; 陶侃惜分,夏禹惜寸,分寸無遺。 這里用了四個人名,即陶潛、易牙、陶侃和夏禹;又用了四個典故,即陶潛喜飲,易牙喜烹,陶侃惜分和夏禹惜寸,不但把“陶陶”兩字分別嵌于每句之首,使人看起來自然、流暢,而且還巧妙地把茶樓飲茶技藝和經營特色,恰如其分地表露出來,理所當然地受到店主和茶人的歡迎和傳誦。
蜀地早年有家茶館,兼營酒業,但因經營不善,生意清淡。后來,店主請一位當地才子撰寫了一副茶酒聯,鐫刻大門兩邊:
為名忙,為利忙,忙里偷閑,且喝一杯茶去; 勞心苦,勞力苦,苦中作樂,再倒一杯酒來。
此聯對追名求利者不但未加褒貶,反而勸人要呵護身體,瀟灑人生,讓人頗多感悟,既奇特又貼切,雅俗共賞,人們交口相傳。
最有趣的恐怕要數這樣一副回文茶聯了,聯文曰:
“趣言能適意,茶品可清心”。
倒讀則成為: “心清可品茶,意適能言趣”。 前后對照意境非同,文采娛人,別具情趣,不失為茶亭聯中的佼佼者。
仙鼠白如鴉,倒懸清溪月。
茗生此中石,玉泉流不歇。
根柯灑芳津,采服潤肌骨。
叢老卷綠葉,枝枝相接連。
曝成仙人掌,以拍洪崖肩。
舉世未見之,其名誰定傳。
宗英乃禪伯,投贈有佳篇。
清鏡燭無鹽,顧慚西子妍。
朝坐有余興,長吟播諸天。
一字至七字詩
《茶》
元稹
茶
香葉,嫩芽。
慕詩客,愛僧家。
碾雕白玉,羅織紅紗。
銚煎黃蕊色,碗轉曲塵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對朝霞。
洗盡古今人不倦,將至醉后豈堪夸。
《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
盧仝
日高丈五睡正濃,軍將打門驚周公。
口云諫議送書信,白絹斜封三道印。
開緘宛見諫議面,手閱月團三百片。
聞道新年入山里,蟄蟲驚動春風起。
天子須嘗陽羨茶,百草不敢先開花。
仁風暗結珠蓓蕾,先春抽出黃金芽。
摘鮮焙芳旋封裹,至精至好且不奢。
至尊之余合王公,何事便到山人家。
柴門反關無俗客,紗帽籠頭自煎吃。
碧云引風吹不斷,白花浮光凝碗面。
一碗喉吻潤,二碗破孤悶。
三碗搜枯腸,惟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發輕汗,平生不平事,盡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靈。
七碗吃不得也,惟覺兩腋習習清風生。
蓬萊山,在何處?玉川子乘此清風欲歸去。
山中群仙司下土,地位清高隔風雨。
安得知百萬億蒼生命,墮在顛崖受辛苦!
便為諫議問蒼生,到頭合得蘇息否?
《與孟郊洛北野泉上煎茶》
劉言史
粉細越筍芽,野煮寒溪濱。
恐乖靈草性,事皆手親。
敲石取鮮火,撇泉腥鱗。
熒熒風鐺,拾得墮巢薪。
潔色既爽別,浮氳亦殷勤。
以茲委曲靜,求得正味真。
宛如摘山時,自指下春。
湘瓷泛輕花,滌盡昏渴神。
此游醒趣,可以話高人。
《新茶詠寄上西川相公二十三舅大夫二十二舅》
三獻蓬萊始一嘗,日調金鼎閱芳香。
貯之玉合才半餅,寄與阿連題數行。
《九日與陸處士羽飲茶》
九日山僧院,東籬菊也黃。
俗人多泛酒,誰解助茶香。
《與趙莒茶宴》
錢起
竹下忘言對紫茶,全勝羽客醉溜霞。
塵心洗盡興難盡,一樹蟬聲片影斜。
《琴 茶》
白居易
亢亢寄形群動內,陶陶任性一生間。
自拋官后春多醉,不讀書茶來老更閑。
琴里知聞唯“淥水”,茶中故舊是蒙山。
窮通行止長相伴,誰道吾今無往還。
《峽中嘗茶》
鄭谷
簇簇新英摘露光,小江園里火煎嘗。
吳僧漫說鴉山好,述叟休夸烏嘴香。
入座半甌輕泛綠,開緘數片淺含黃。
鹿門病客不歸去,酒渴更知春味長。
《夏晝偶作》
柳宗元
南州溽暑醉如酒,隱幾熟眠開北牖。
日午獨覺無余聲,山童隔竹敲茶臼。
《和韋開州盛山茶嶺》
張籍
紫芽連白蕊,初向嶺頭生。
自看家人摘,尋常觸露行。
《題 禪 院》
杜牧
觥船一棹百分空,十歲青春不負公。
今日鬢絲禪榻畔,茶煙輕揚落花風。
《飲茶歌誚崔石使君》
皎然
越人遺我剡溪茗,采得金芽爨金鼎。
素瓷雪色飄沫香,何似諸仙瓊蕊漿。
一飲滌昏寐,情思爽朗滿天地;
再飲清我神,忽如飛雨灑輕塵;
三飲便得道,何須苦心破煩惱。
此物清高世莫知,世人飲酒多自欺。
愁看畢卓甕間夜,笑向陶潛籬下時。
崔侯啜之意不己,狂歌一曲驚人耳。
孰知茶道全爾真,唯有丹丘得如此。
《茗 坡》
陸希聲
二月山家谷雨天,半坡芳茗露華鮮。
春酲病酒兼消渴,惜取新芽旋摘煎。
《湖州貢焙新茶》
張文規
風輦尋春半醉回,仙娥進水御簾開。
牡丹花笑金鈿動,傳奏湖州紫筍來。
《西陵道士茶歌》
溫庭筠
乳竇濺濺通石脈,綠塵愁草春江色。
澗花入井水味香,山月當人松影直。
仙翁白扇霜鳥翎。拂壇夜讀《黃庭經》。
疏香皓齒有余味,更覺鶴心通杳冥。
《茶 詩》
鄭邀
嫩芽香且靈,吾謂草中英。
夜臼和煙搗,寒爐對雪烹。
惟憂碧粉散,常見綠花生。
最是堪珍重,能令睡思清。